雅怀渐式微,其传承如缕,然京华王君明兆,志在诗道,锐志弘扬,六七年间,竟得近体诗稿五百首,择其三百二十余首,命名为《锦瑟回声》而欲付梓。
有缘得其电子版,沐手焚香而读之,犹如进入万花筒,事象旖旎,诗意氤氲,深感明兆兄学博诗佳,为之击节。
其作以五七律为主,辅以五七绝,前者数量占此集总量的三分之二强,所余之五七言绝句,接近一百首,而其中五绝占少半。
在此我重点说说绝句。其所涉及的吟咏对象涵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,诸如历史地理、古今人物、神话传说、教育宗教、城乡建筑、风俗物产、咏物哲思、人生感悟、唱和酬答、锦瑟亲朋等,举凡社会人生、国际风云等内容几乎俱摄其中。
集中绝句所涉及的人物,从时间上分,有古今之别。从地位和贡献上看,多有煌煌巨子,也不乏草根小人物。从虚实角度看,有真实的历史人物,也有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。此外还有诗句中间接涉及,以及隐藏着的人物。历史人物有班昭、蜀后主、曹爽、石崇、王勃、方孝孺、郑和、鲁迅、张自忠等。对现实生活中的喀喇昆仑英雄群体、孟晚舟、司马南、谢萧珍等不惜笔墨;间接涉及的有燕昭王、齐姜、钟离春、齐宣王、赵高、贾谊、卫子夫、鲍姑、张骞、陆游等;还有一类,是在诗中隐藏着的,比如陆游前妻唐婉等。宗教、神话传说乃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,也占有一席之地,如迦叶、妙贤、基督、嫦娥、高觉、王伦、林冲、晁盖、佘太君、刘三姐等众多人物。诗人的亲朋好友所占比例小,但其父亲、侄女及其朋友毕臣才的入诗,也是对这个绝句为载体的人物画廊的很好补充。
解读历史和现实中的名人,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熏陶,然而作者没有停留在初级阶段,而是赋予所写人物以艺术思辨的哲理内涵。请看《蜀后主》:“未酬先父愿,屡遘后人嗤。万卒得生日,一君除冕时。”短短二十个字,写的是三国时蜀君刘禅亡国的历史,对扶不起来的亡国之君,予以诗歌上的平反。诗人悲天悯人,是因为刘禅看似昏庸无道,实则不乏仁人之心,万卒得生,一君除冕,正是此理。
“篇篇斩邪剑,字字铁如砂”,评价的是现代文化圣人鲁迅的作品,只有十个字的高度形象的评价,却让诗立了起来,更让鲁迅立了起来,丰满硬朗形象鲜明,过目不忘,其文字真可谓字字千钧,力透纸背。
对现实社会现实的关注,关注正面的,也不忽视负面的,是明兆兄对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恰当诠释。自媒体的兴起,给正当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载体,沉渣也不可能不乘机泛起,而说真话、说心里话成了电子载体的“东风”。五绝《题司马南频道》,就是针对北京东城区公民司马南的赞美和支持。司马南的频道“天天供”精神的“美餐”,观众可以了解“天下事”,更主要的是“可正三观”。司马南弘扬正能量,诗人明兆兄也借此弘扬正能量。
如今的中国,已不再是任人压迫、任人欺凌的民族,中国人再也不是羸弱的东亚病夫,站起来,富起来,强起来,是实实在在的。明兆兄五绝《佘太君》诗前小叙介绍:二零二零年,在美国旧金山,一白人壮年男子无缘无故发飙,把拳头打向一位正在等待红绿灯的七十六岁华裔老太太谢萧珍。老太太下意识地蹲在地上,顺手抄起一根木条,抡向再次扑来的暴徒脸上。结果,暴徒满脸是血,被抬上担架。“今逢佘老太,一杖废狂狺”,疯狗咬人的暴虐,终于得到惩罚。以佘太君喻指华裔老太,足见赞赏之情;以“废狂狺”写反击白人暴徒,足见出作者的愤慨!明兆兄嬉笑怒骂皆成诗句,读之不禁莞尔。海外华人亦是中华一脉,能如此扬眉吐气,遑论其余。闾巷之闻的微小,一脔尝味,小中见大。
《大豪律师》挞伐的是社会上不良律师的罪恶行径。大豪一词的意思和豪右、豪绅差不多,总之是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。其全文如下:“中箭慈麀死,哀鸣幼子孤。猲獢冲上去,小命亦呜呼。”麀[yōu]是母鹿;猲獢[xiē xiāo]是一种猎犬,见于《诗经·秦风·驷驖》。整首绝句是说不良律师就像猎人的鹰犬,当猎人将猎物快要杀死之际,鹰犬再上去咬一口,猎物只能毙命了。猎人杀死母鹿,小鹿的命运也难逃猎人和鹰犬的魔爪。助纣为虐,母子偕亡情何以堪?!律师行业是神圣的,律师是伸张正义,维护司法公正的卫士,然而也有部分贪佞之徒混迹其中,为祸民众,明兆兄以诗讨伐,大快人心。
明兆兄对漏劣心理的把握和批判恰如其分,深刻到位,这种从微细角度,描写心理活动和心理趋势的作品,并不多见,更不容易写好,而明兆兄七绝《游客》就是一首这样的好诗。“火山喷血涌红波,羞涩经年终放歌。有客多情常示爱,真逢热浪遁如梭。”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,盼望某些人或者某些事物,或者某种情感出现。但真到他们出现时,自己却被吓到了,未及接触就“遁如梭”落荒而逃了。就这么几个字,便写出了人们心里的虚弱、伪善,口头和实际行动不相符的可鄙可笑。此所谓人人心中有,各个笔下无,可以允为名句。
诗人关注现实,对重大的国际国内事物格外上心;对英烈和战士,奉献和牺牲精神,给予诗意的雕塑和高昂的赞颂,这是明兆兄绝句最亮丽的地方!二零二零年六月,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,面对印军的公然挑衅,我军据理抗争,涌现了祁发宝、陈红军、陈祥榕、肖思远、王焯冉等英烈,诗人慷慨歌吟,用简短的句子,唱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展臂是铜墙,难逾黑齿狼。秦成满身血,寸土不能亡”,是心的声音,是诗的声音,掷地有声,面对我中华儿男的铁血赤诚,诗人“昆仑亦泪奔”,哀歌以挽,称赞英烈们“高原作界碑”。这乃是英烈和诗人血水泪水交融谱写的祖国之歌战斗之歌胜利之歌!
孟晚舟事件,是一桩国际风云要事,是中美博弈的一个关键点。“海盗心虚终放人”,是绝句《归航》里的一个句子,写的是对孟晚舟归国的感慨,表现了对西方霸权的鄙视,和我们胜利的自豪感,更赞美了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和高度自信。
诗人思辨历史,感悟现实,荷担诗道,传承风雅,尤其是对现实的关注,对家国情怀的践行,是诗人的职责所在。明兆兄这样做了,殚精竭虑,收获不少。然而,作者并没有忘记心灵的修行,那个隐秘微妙的角落,或隐约或直接的被诗人展示在读者面前。
关于亲情友情,明兆兄绝句作品中着墨不多,却是感情深刻的存在,《悼亡考四首》,尤见性情,老父亲过世,他顿觉“恩深生未酬,陨涕向苍昊”,“日落星光暗,再无霞照红”,失去了情感的依怙而万念随风,泪洒青衿,悲歌祭父。在以孝道为根的国度,明兆兄的孝,无异于表率!
诗人的乡愁在其五绝《过年》中得到了展现,虽寓尺幅,却是淋漓尽致。“人潮汇迈家,万里不为遐。朝圣带春返,吹开遍地花。”通过诗人自注得知迈家,谐音“麦加”,其乃是圣地,神圣庄重,以其代指游子的乡愁,游子的家园,增加了情感的厚度和分量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,年年涌现归乡潮,人们对故乡的感情,就像对圣地一般,不因为远隔万里而有丝毫的懈怠,游子的归来,给亲人带回缕缕春风,吹开的是心花,也是大自然的鲜花。诗人的比喻巧妙贴切,入事入情入理,感人至深。
“红花泥里去,白发雪中来。未种一行子,却收千担哀。”此五绝题为《青春祭》,是对东流逝水般人生的挽歌,是对美好青春年华和人生磨难的铭记和回忆,其结果是尽管没种下不幸的种子,收获的却是悲凉的果子。作者的哀叹是无可奈何的,珍惜余下有所作为才是正途,所以作者“已感日薄虞渊。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”,(见作者自撰简介)作者不为哀而哀,把哀化为一种动力,不用扬鞭自奋蹄,良可嘉勉。
每当读到《孤独》这首七言绝句,仿佛久不见面的朋友一般,句句可亲字字可亲。孤独人人有,几个能说出?“芸芸日遇枉摩肩,苦乐万千谁与宣。唯有雕虫情可托,梦中蛰伏待春天。”我想,孤独的情感,不是专属于灵长类的我们吧?其它动物,甚至花草树木也有的吧?古今中外诗歌史上,若论感受、吟咏孤独的最好作品,大概要数大唐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了吧?明兆兄的孤独,是今天诗人的孤独,虽然比不得陈子昂的觉受,也是今人这种情绪的真实传照。红尘茫茫,众生芸芸,摩肩接踵而遇者比比皆是,而可以能够倾诉的有几?诗人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最伟大的知音——诗歌,可寄托情怀,可倾诉心事,与诗歌共同进退,同梦幻共蛰伏,等待着美好的春天。读后一想,这过程,本身不就是诗意,不就是春天么?
诗人心灵天地的修炼,是人间大爱家国情怀的坚实基础,没有这一番寒彻骨,哪有大爱涌出来?
诗人往往用古典的外衣包裹着现代的灵魂,古今结合,古为今用,更加彰显了一个新字,这常常是在古今的交融中得以实现的。我觉得明兆兄此类绝句应该以《手机》《地铁车站》和《巴蛇》为其代表。《手机》以《封神演义》中的神话人物高觉,来表现当今手机所隐含的某些可怕功能,这个人眼观千里,耳听八方,正可对接于我们所使用的手机,用事恰当,也有新鲜感。《地铁车站》,用的是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的典故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”,而现代地铁还真和这个巴蛇有相似的地方,不同的是,巴蛇吞噬残害生灵,食象要三年才吐出骨头;而地铁利人却不伤人,对人的“吞吞吐吐”是随时随地的。读这样的诗句,饶有兴致,“巴蛇吞象古曾闻,一噬千人今更神。不用三年才吐骨,生吞活吐往来频。”神秘的传说,和现代科技的产物地铁结合起来,诗趣、情趣、理趣盎然,留在记忆里,不好忘怀;同样运用巴蛇传说为题材的《巴蛇》表达的是另一种况味。“一夜噬君无处蟠,闻君窒息我心酸。不能吐骨一生恨,消化积愁行亦难。”读后颇觉朦胧,百思不得其解。就此询问过明兆兄,他回答说:《巴蛇》大意是说一种仓促的婚姻,造成了对自己爱侣的伤害,以及生活的艰难。作者一句话使我豁然开朗,乃知其取象高妙,概括准确。
明兆兄的绝句锦瑟别谭内容丰富,限于水平,不能面面俱到地研究评说,只能从人和情感的角度,加以“漫笔”,所言欠妥之处肯定存在,尚祈作者和读者海涵!
诗人诗集名字叫《锦瑟回声》,它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名作《锦瑟》,也在间接地告诉我们,作者是在学习玉溪生。明兆兄二零二一年十月份,也就是本诗集杀青前夕,所写五绝《师从》的两句诗,直接说明他是“师从李义山,锦瑟独幽弹”。仅从绝句角度看,明兆兄取得了不少成果,其作品数量不少,意象朦胧,感受到位,手法多借鉴李商隐,熟谙用事而有含量。然而毋庸讳言的是,问题也是存在的,比如用事过多,运化未能尽如人意;有的地方,注重了用事,却忽视了诗意的创生而显得枯涩;有的作品艰深难懂等不一而足,确信假以时日,这些瑕疵会打磨消光,美丽的影子,会逐渐显现在诗歌的神秘镜鉴中,朦胧而不乏清晰!
赵宝海
2021年12月1日写就
(作者赵宝海系中国作协会员,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诗词曲赋委员会主任,《黑龙江联坛》《北大荒作家》副主编)